一笔蹊跷的资金流转:3万元转出配资排排论坛,1.5万元退回,随后又是2万元转账……这究竟是自愿交易,还是精心设计的敲诈陷阱?日前,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通过抽丝剥茧,以客观证据构建起完整的证据链条,最终揭穿了被告人张伟(化名)精心编织的谎言,其利用网络敲诈明星的犯罪事实得以真相大白。
\n就餐视频被伪装成“黑料”
\n2024年1月,张伟像往常一样刷着手机。突然,某明星的一段普通外出就餐视频映入眼帘。这段看似寻常的画面,却让张伟萌生歹念:“这或许是个发财的机会。”
\n经过数月的暗中观察和准备,同年11月,张伟通过社交平台找到了该明星团队工作人员林娜(化名)的微信。“我手里有某明星的‘黑料’,不给钱我就在网上曝光。”这条直白的威胁信息,拉开了敲诈的序幕。
\n“当时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”林娜回忆道,声音里仍带着无奈,“他(被害人)还是决定花钱消灾。”短短10天内,林娜先后向张伟转账共计3万元。然而,当张伟交付所谓的“黑料”时,团队才发现这不过是该明星外出就餐的普通视频。因该内容无实质“杀伤力”,张伟退还了1.5万元。
\n为得手故意制造舆论压力
\n初次尝试就轻易得手,张伟尝到了甜头。微信聊天记录显示,仅仅几天后,他的胃口就变得更大,向该明星团队声称“还有更大黑料”,并狮子大开口索要20万元。见对方迟迟没有回应,张伟开始在社交平台发布多篇所谓的“黑料”,故意制造舆论压力。无奈之下,在涪陵出差的该明星团队工作人员再次转账2万元,并于次日向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局报案。很快,公安机关将张伟抓获到案。
\n侦查完毕后,2025年1月20日,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涪陵区检察院审查起诉。“我只是提供信息,对方自愿付款购买。”面对检察官的讯问,张伟试图狡辩。
\n检察官梳理案卷还原真相
\n真相究竟如何?检察官通过细致梳理案卷,还原了张伟完整的犯罪轨迹:从最初的偶然发现视频,到精心策划敲诈方案;从第一次试探性威胁,到后来变本加厉的勒索;从私下微信威胁,到公开网络施压——每一步都显示出张伟明确的犯罪故意。
\n张伟甚至为自己的行为如此开脱:“第一笔钱是对方自愿支付的,我还主动退了一半,怎么能算敲诈?”对此,检察官引导公安机关全面补强证据链:该明星团队两次向张伟转账的流水、明星与工作人员的微信聊天记录,以及张伟在微信中暗示性极强的威胁话语——“手上有真东西”“如果不要就给别人”,连同其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的“某明星约女网红”系列帖子……这些客观证据环环相扣,与张伟的供述、证人证言及被害人陈述相互印证,形成了完整、闭合的证据链。
\n铁证如山,充分证实了张伟以曝光所谓“黑料”为由向被害人索财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敲诈勒索。检察官特别指出,虽然部分款项被退还,但被害人作为公众人物,因惧怕形象受损而产生的心理恐惧和压力,使其被迫交付财产。这种心理胁迫,正是敲诈勒索罪的关键特征。因此,张伟实际非法占有的1.5万元同样构成敲诈勒索。
\n2025年2月7日,涪陵区人民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对张伟依法提起公诉。法院全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和量刑建议,并于5月6日作出一审判决,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。被告人上诉后,二审法院裁定维持原判。法律的公正裁决,彻底击碎了张伟的侥幸心理,也为企图利用网络实施不法行为者敲响了警钟。
\n重庆法治报通讯员 舒静婷 田容芳 冉栩真 记者 饶果
\n原标题:以曝光“黑料”威胁敲诈明星团队配资排排论坛
宝盈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